发布日期:2025-08-07 01:47点击次数:
点进来看文章的朋友,先别急着走,顺手点击下“关注”吧。这样我后面写的相关内容都能及时推给你,也方便大家一块留言讨论。你的点赞和支持,就是我持续码字的不竭动力!
“要不是老天偏心,连着给你下了七天雨,你现在就陪张灵甫去了!”黄百韬这句话,不算大声,却狠狠地敲击在胡琏的脸上,把那点得意劲儿一锤子砸没了。
很多人觉得将军的威名,全靠枪林弹雨里拼出来的。可真到战场上你才发现,天时、地利、运气,甚至敌人的决断,都可能随时把某个人捧成传奇。
说实话,胡琏向来不是什么低调的人物。在国民党部队里,他出身黄埔四期,打过抗战,石牌保卫战里生死一线,所以蒋介石一口一个“我党难得的猛将”把他夸上了天。只是,这人“猛”得有点太实在,霸道得很。
当初还是第十一师副师长的时候,胡琏跟师长叶佩高水火不容。俩人明着吵,暗里斗,连用人也插手。叶佩高本是云南讲武堂出来,孤身在黄埔系混得不顺,胡琏一面拉拢部下,一面使劲给上面打招呼,硬是把叶挤出了部队。后来军长罗广文,也是被他用这套手法赶走,位置顺理成章落到胡琏头上。
这类人吧,本事肯定不缺。但他看的不是带兵的正道,而是权谋和人脉。老蒋偏偏就喜欢他那一口,还专门树胡琏为“反共骨干”,把整编十一师评为“五大主力”,称赞他“忠勇双全”。
被捧得越高,胡琏就越拽,谁都放不进眼里。按他的话说,粟裕不过“平庸之辈,用兵无奇”。可事儿真是这么个事儿吗?我们不妨往下看看这几仗。
先说1946年12月的宿北战役。粟裕盯上了戴之奇的第六十九师,这部队和胡琏的十一师南北夹着宿迁沭阳。粟裕这次玩高级的,人家戴之奇被打成包饺子赶紧叫胡琏救命,胡琏嘴上答应得挺好,实际上慢慢腾腾观察局势,一看侦查兵都中埋伏了,扭头就走,把部队丢那儿自生自灭。戴之奇绝望到自杀,第六十九师被全歼。胡琏倒是顺势把关系撇得干净,潇洒甩下一句:“你去找你委员长吧!”
再到1947年7月,南麻战役。这一次正好轮到胡琏的十一师成了粟裕的目标。粟裕决心来一手翻版孟良崮,三大纵队合围,外线都快守不住了。但胡琏做足了准备,阵地周围铁丝网铺天盖地,地堡、碉堡成群,还把炮都藏在了中间。最玄乎的是,战役一开打,老天爷突然连着下了七天大雨,硬生生把解放军的炸药泡报废了。炮弹炸不开地堡,士兵深一脚浅一脚地拔都拔不出来。
双方打到最后肉搏,胡琏还自己抱着机枪上了阵。靠着天气、地形再加上黄百韬等部及时增援,愣是死捱住了。粟裕眼见天公不作美,也只得接到电令撤围。事后蒋介石乐坏了,直接发了5亿法币给胡琏,还痛夸他“国军之光”。胡琏也趁劲,见人就说粟裕不过如此。
黄百韬在旁边冷笑,来句大实话:“老天不帮你,早完蛋了。”这话也许不中听,但真没说错。
粟裕没废话,第三仗紧跟着上来。
曹县战役,1947年9月。这回粟裕直接摆下大口袋,集结五个纵队,打算一锅端胡琏的十一师。三纵、八纵一夜突袭土山集,打掉对方六连。但胡琏果然反应极快,连夜指挥反击,硬是把失地抢了回来。关键时刻,援军两路赶到,粟裕权衡局势,马上收兵撤离。胡琏又是全身而退。
但这真的靠“神勇”吗?
讲到1948年淮海战役,胡琏这个“逃过三次大劫”的将军再次上场。这回任务是空降双堆集,解救黄维部队。一落地,大家把他当成救星,胡琏也自信满满:“只要我们不放弃,共军一时半会儿吃不掉咱们!”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几天一打,包围圈越缩越小。粟裕那会儿打法早变了,不再死攻猛冲,而是围而不歼、切割消耗。
看情况不妙,胡琏跑路南京想搬援兵,结果宋希濂部队出不了动,杜聿明的空投搁浅。回头只好安慰黄维一句:“爹死娘嫁人,各人自求活路,谁能跑就跑!”12月15日,两个人分头突围。黄维的坦克卡沟被俘,胡琏倒是命大,坦克乱冲闯出封锁,汽油用光后拽上几个人夺了条小船,算是九死一生杀出去了。
等医生把胡琏背上的弹片取出来,32块!有的差点穿心破肺,真就差那么一层皮。这是胡琏最后一次“胜利”,全靠运气好,命硬,再加对方没认出他的坦克。
回头细想,从宿北到双堆集,粟裕每次都是主动求变的一方。战术、调兵搞得对手团团转,即便没能全部吃下胡琏,也基本掌控了整体局面。他并不只想追求那种一锤定音的胜负,而是透过节奏和消耗赢下整个战局。
打仗,赢一场容易,赢整个战争难。那些靠宣传包装出来的“常胜将军”,注定很难一直站在历史封面上。
胡琏带着满身伤疤逃出双堆集,最后只得躺在上海医院养伤。医生动刀时看着都叹气:“命大。”胡琏自己心里明白,这不是英勇,而是侥幸。而每次和粟裕真刀真枪地对上,他嘴上再硬,局里到底是谁占了先机,其实再明白不过。
“常胜”可以靠天时,靠命硬,但粟裕,那个一度被笑话“平庸”的指挥官,却用一步步的妙算,把整个时代都推向了新局面。
有时候让人觉得平平无奇的胜利,往往才是真的分水岭真正决定走向历史的,反倒不是那种靠命侥幸挣来的“神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