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7-26 07:45点击次数:
普京的心思现在没人能猜透,因为原以为稳操胜券的俄乌冲突,这几天突然就变了天。
英法突然放话,说要拿出5万大军撑乌克兰局面,还没等大家消化完这个消息,特朗普已经开始放风,说他要给普京一个“大惊吓”。
三年多的拉锯,本以为慢慢熬就到终点,结果欧洲的两张底牌突然亮了出来,把所有人的棋盘全都搅乱了。
局势诡谲到什么程度?直到上周,乌克兰在前线已经完全招架不住,俄军兵临城下,眼看着战争即将收官。
这时候英法突然跳出来,直接给普京添堵。
不仅跨洋带兵,还放出狠话,要在核威慑上调门。两国领导人还在伦敦会了面,法国毫不遮掩地宣布会派5万兵力进驻乌克兰,维护所谓的“欧洲安全”。
马克龙说得很直白,法国和英国在欧洲有核弹头,所以他们必须做个榜样。更深层的意思,其实就是要比狠——局势如果失控,不排除把核威慑推到桌面上。
老话说,“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现实就是欧洲的政客明知前景不妙,还是选择继续跟进。
毕竟英法这几年混得实在不怎么样,经济增长乏力,地区影响力也江河日下,只能靠着站队美国搏出位。但真到了动刀子的时候,谁心里没点算盘?
法国这次急不可耐,就是怕自己在欧洲的地位边缘化。表面上义正词严为乌克兰出头,背地里既想讨好美国,也要扳回一点法兰西荣光。
英法密谋要出兵,特朗普那边也立马有了反应。这家伙在接受采访时,嘴上说“下周一我要对俄罗斯发个大招,这是给普京准备的大惊吓”,你说是制裁还是继续切断合作?
美方表现出来的“惊吓”,其实压根就是为了给自己捞筹码。特朗普现在最看重的是选票,是美国财政。他巴不得把俄乌战场的包袱甩给欧洲人。
说到底,英法这套操作就是给美国打前站。法国亲自下场,英国紧随其后,既当棋手又甘当棋子,活脱脱的现实版“自愿当带刀侍卫”。
可惜,美国的精力早就移到中东,俄乌这摊子事现在成了累赘。
特朗普试图火中取栗,把俄方逼入绝境,自己却想从中脱身。他要和普京修补关系、整理财政账本,前一阵子还搞得一副随时要妥协的姿态。
现在英法搅局,他立马变脸,就是看准了可以两头要好处。
大战眼看要收尾,结果英法强行续命。前线战争僵持多时,现在盟军增援,乌军被打得气息奄奄反而又有了喘息的机会。
但是你仔细想想,乌克兰凭什么能这么快拉到救兵?泽连斯基在G7会议上多次把自己的国家描绘成北约最后一道防线,台下各国领导人个个低头苦笑,大家心里都明白,这场仗其实已经没人想打下去了。
可欧洲的现实是,恐惧俄罗斯和被美国集体推着走,永远是并行不悖。北约还能撑多久,经济能扛多久,没人给出答案。
从俄罗斯的角度,这一切直接等于新的全局打击。俄军经济制裁依旧持续,各种石油出口受阻,想再耗三年根本不现实。
国内通胀高企,民众压力山大,普京嘴上强硬,但其实早就不是棋局中的主动方。
普京早在开战初期说了,想谈也行,乌克兰别动北约的主意,但乌克兰非要“背水一战”。
今天英法5万士兵、北约武器接连上门,反而把局势推得更远。合着这火越烧越旺,欧洲自己也别想好受。
欧盟这边反应更多是无奈,现在29国一边倒地警告中国,直接放话“不许中国插手俄乌战争”。
但要说中国其实和俄罗斯合作的只限于经济科技,两国并未达成军事同盟,普京也没向中国喊过救命。
西方的集体指责,不过是怕中国趁乱进一步崛起,这套剧本其实大家都看得清楚。
西方出兵、加码制裁,看着像在给普京致命一击,其实也把自己推向了消耗的深渊。油价飚涨,欧洲粮荒,股市暴跌,谁都不是赢家。
这会儿,还有多少欧洲政客敢说打赢这场仗就能扭转颓势?
最后,别忘了战争有个特点:谁先受不了,谁先退。
三年苦战,欧洲经济被榨干,俄军压力爆表,北约疲于奔命,就连中国都被拉出来做替罪羊。
到头来就剩一句话:谈判永远是最后的解决方式,硬抗只能让烧伤面积更大。接下来,等着特朗普的“大惊吓”落地,也许普京的苦日子才刚刚开始,也许下一秒轮到欧洲自己头疼。
事情到了这一步,“赢家”这俩字,谁都喊不出口。
#致伟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