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 产品展示 >

五千孤军远征广东,王震明知战略不妥仍打到底,最后回来多少人

发布日期:2025-08-02 08:37点击次数:

【南下支队启程】

抗战快接近尾声时,中国的形势真是越来越吃紧了。

1944年,日本军队大举攻打河南、湖南一带,抢占了好多地方,国民党军队被打得一退再退。

就在这个紧要关头,中国共产党带领的敌后战场挺身而出,挑起了抗击日军的大梁。

看到这样的局势,党中央和毛主席觉得,仅仅守住华北和华中地区是不够的,他们考虑得把抗日队伍往南转移,以此来开创抗战的新道路。

于是,他们想了个大主意:从八路军和新四军里挑些最厉害的队伍,去华南扩大势力,准备把华北、华中、华南的抗日地方都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大片区。

这个方案的重点是,组织一支小队往南走,开辟道路,增强南边抗日队伍的势力。

1944年7月,在延安,毛泽东喊来了王震将军,直接给他布置了任务。

起初,毛泽东打算让三五九旅派个团长,带上一个加强的营队,还有若干干部,他们要经过河南和湖北交界的新四军五师地盘,一路护送目的地是广东,目的是要在那边发展更大的抗日根据地。

王震一听,心里直嘀咕,这活儿可真够棘手的,一路上全是拦路虎,危险重重啊。

他立马对毛泽东说:“主席,这事儿我得自己跑一趟!”

毛泽东听后,微微颔首,沉默思索了片刻,然后说道:“你要真打算去,我还得再琢磨琢磨,跟中央的同志们商议之后再给你答复。”

隔天,毛泽东再次把王震叫来,这次他讲得更为详尽。

他讲道:“咱们的打算是先稳住华北和华中,再去拓展华南。你得领着队伍往南走,深入到华南,跟东江纵队碰头,在五岭那边建个新的抗日地方。这样一来,华中和华南就连成一片了。以后要是日军撤退,咱们就能跟着全国的大反攻,把丢掉的地盘抢回来;要是抗战赢了蒋介石却要打内战,咱们也有个地方站稳脚跟,拖住他的南方军队,帮着其他解放区一起打仗。”

说到这儿,毛泽东顿了顿,脸色沉了下来,对王震说:“你得清楚一件事,要是国际上的反法西斯战争很快就打完了,蒋介石是绝不会让你们这支队伍留在他的地盘上的。他肯定会先动手对付你们。到那时,你们就会孤军奋战,处境会非常艰难,整个队伍都可能保不住,包括你在内。”

王震一听这话,连犹豫都没犹豫,立马就说:“任务再难,咱们也得搞定它!”

中央开了大会,正式做了决定:从三五九旅中选出主要部队,再加上中组部精心挑选的一批干部,组建一个新队伍。这个队伍有个响亮的名字,叫做“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第一独立游击支队”,大家习惯叫它南下支队。

王震挑起了司令的大梁。

这支队伍自成立以来,就变成了共产党在抗战尾声阶段的一个重要战略部署。

到了1944年11月10日,延安机场可真是热闹非凡。

那天,延安的老百姓和军人们全都汇聚一堂,热热闹闹地为南下支队举行了一个隆重的欢送大会。

毛主席和朱老总这些大领导亲自来了,看看咱们的部队,给大伙儿加油打气,寄予厚望。

南下支队总共有5060名队员,里头特地选拔了900名南下工作的干部。

他们的使命是去华南地区,跟东江纵队碰头,在五岭周边建起一个打日本鬼子的基地。

这可不是小打小闹,一路上得溜过鬼子占领的地盘,还得跟新四军第五师碰上面,然后一路拼杀到南边去。

离别的那天,毛主席站在大家面前说了一番话。

南下队伍的战士们排好队,一个个神采奕奕,心中充满了激情。

那天典礼搞完后,南下队伍就收拾好东西上路了。

延安的老百姓和战士们站在路旁,依依不舍地挥手告别,不少人眼眶湿润了。

队伍中的成员扭头望向延安那座标志性的宝塔山,暗暗打定主意:无论如何得把任务漂亮完成,不能让大家失望。

这5060人的大部队,就这样迈开了前进的步伐。

【艰难的行军路】

1944年11月,南下支队从延安启程,他们首要的任务就是跨越山西,再前往河南。

这两个地方那时候大半都让日军给占了,路上还布满了伪军和国民党军的检查站,走的路线可真是险象环生。

为了不让人发现他们的位置,队伍白天只能藏在山林间,夜里趁着黑漆漆的时候赶路。

山路崎岖难行,到处都是凹凸不平,还得肩扛枪炮和干粮,战士们累得直喘粗气。

有时候,为了避免被敌人发现,他们不得不绕个大圈子,本来一天就能到达的地方,结果得走上两三天。

那时候是冬天,山西和河南的山里头冷得刺骨,风刮起来就像被利刃割一样。

士兵们衣衫褴褛,有的连鞋底都磨穿了,只好用布带子绑着脚丫子继续前行。

食物不够分,大伙儿只能将就着吃些干巴巴的东西,肚子饿了就灌几口冷水凑合一下。

走了两个多月后,到了1945年1月底,南下支队好不容易到了河南,终于和新四军五师的队伍汇合了。

那天是个重要时刻,两队人马在河南光山县聚到了一起,现场热闹极了。

李先念将军亲自带人前去迎接王震,两位老朋友一见面,就紧紧握手不放,眼里充满了无限的感慨。

士兵们乐开了花,你拍拍我肩我拍拍你背地打招呼,有的人还慷慨地拿出自己最后的一点口粮,要和伙伴们一起享用。

那时候,大伙儿心里都暖洋洋的,感觉以前受的罪都值得了,终于和兄弟们并肩作战了。

汇合以后,南下支队跟新四军五师的张体学队伍合计着要一块渡过长江,继续往南挺进。

过江真不是件容易活儿,长江两边都是敌军把守得严严实实,江上还有巡逻艇游来游去,一不小心就可能露馅儿。

为了保证大家没事,他们打算找附近的打鱼人协助,悄悄用小船把人送过去。

过江的那天夜里,黑得啥也看不见,江面上雾气弥漫。

渔夫们驾着小舟,一次次地把士兵们摆渡到河对岸。

为了保持安静,大家都压低了声音讲话,就连划桨时也小心翼翼地不让它发出太大声响。

划到中途,敌人的巡查船只猛地凑近来,并且开了几枪炮,炮弹掉进水里,溅起了巨大的水柱子。

大家连忙让船只靠边停下,都趴在船里不敢喘气,直到巡逻船消失得没影了,才重新启动前行。

幸亏有些渔民精通水性认识航道,经过几天的努力,全队人员终于都安全过了江,一个没少。

过了江以后,南下支队在鄂南地区安顿下来,着手建立游击活动的基地。

他们一家一家地走访村民,跟大家说抗日的重要性,号召大伙儿一起行动起来。

没过多久,当地的老百姓自发组成了抗日队伍,开始和日本鬼子及伪军玩起了“躲猫猫”战斗。

他们专门找敌人的软肋攻击,悄悄袭击武器库,阻断补给线,赢得了几场大战的胜利,还帮助很多村庄获得了自由。

村民们见他们真心实意打鬼子,特别拥护,每家每户都送来了粮食和水,有的甚至自愿站出来巡逻,帮忙盯着动静。

有了老百姓的帮忙,队伍在鄂南安下了家,把江北和江南的抗日队伍都串联起来了。

【危机四伏】

1945年7月头上,王震领着队伍一路往南进发,打算前往广东。

这一路上的道路情况真是差劲,山又高树又密,连地图上都没个准儿。

由于语言不通,和当地人聊天全靠手势比划,找路找吃的都特别不容易。

粮食不够吃了,战士们只好去挖些野菜来填饱肚子,有时候一整天就只能凑合吃上一顿饭。

尽管情况如此,大家却都没打退堂鼓,心里都琢磨着,跟着王震干,肯定能找到一条出路。

到了8月底,队伍好不容易走到了广东南雄县的地盘,距离东江纵队也就大概百里地了。

就在这时,日本说他们不再抵抗了,咱们打赢了这场抗战。

按理说,这是个挺不错的消息,大伙儿应该能安心点,可没想到,一个又一个麻烦事儿紧跟着就来了。

蒋介石瞧见南下支队踏进他的地盘,心里头觉得这支队伍挺棘手,立马就吩咐余汉谋和薛岳带兵,在湘粤边界把他们给拦住,想着一口气把他们给解决了。

王震见情况不妙,连忙指挥队伍掉头撤退,一路撤回到了湖南的八面山。

没想到国民党军动作更快,他们派出了第四军、暂二军和四十四军,加起来8个团的兵力,把八面山团团围住,那5条能离开山的路也全都被堵死了。

更麻烦的是,老天爷突然下起了瓢泼大雨,山里头到处都是烂泥,带的粮食也都吃没了。

士兵们连着几天肚子都没填饱,衣裳湿漉漉的,冻得浑身发抖。

碰到这种没退路的情况,有人心里都嘀咕,这次怕是要栽在这儿了。

但王震不愿就此罢休,他领着大伙儿决定和敌人正面较量一番。

他自己拎起枪,一马当先冲了出去,大声吆喝着让战士们紧跟他的步伐往外冲。

队伍里大家都使足了劲儿,拿着刺刀就往敌人的防线冲过去。

经过连日的激战,他们好不容易找到个突破口,成功逃出了敌人的包围。

8月26号,队伍撤到了湘粤赣交界处的五岭大山里面,但没想到国民党的追兵紧跟着也到了那里,还加上余汉谋的一个整军,又一次把他们给包围了。

王震见战局已难以维持,连忙给中央拍了封电报,告诉他们说跟东江纵队会合的事儿行不通了。

中央传来消息,说队伍可以自行选择路线北上,去找新四军第五师会合。

收到中央的命令后,王震立刻决定带着队伍往北回去。

回来的路上更难对付,敌人就像盯上了猎物,紧紧追赶着不放。

队伍在山里来回穿梭,和敌人在山隘、小径上激烈打斗,谁也不让谁。

每次开枪对战,枪声轰隆隆响个不停,地上到处都是鲜血和子弹壳。

士兵们使出了浑身解数,手头有啥就用啥,连路边的石头都捡起来往敌人身上扔。

回北方的路上,队伍遇到了不少麻烦,有的战士在半道上坚持不住了,还有的受了重伤,实在走不动了。

剩下的伙伴们仍旧咬紧牙关,拼尽全力向前冲,愣是闯出了一条生路。

8月20号那天,在长沟口和土地岭附近,他们终于和从延安赶过来支援的警卫三旅会合了。

两队人马一碰头,那叫一个兴奋,就好像突破重围,眼看就能回家了!

到了8月27号,南下支队历经长途跋涉5000多公里,经过90多场激烈战斗,最终安全返回了延安。

延安的乡亲们早就盼着了,锣鼓声咚咚响得震耳朵,鞭炮噼里啪啦放得到处都是,路上两边站满了欢迎的人,大家喊着口号、欢呼着,声音高得直冲天上。

战士们此刻累得够呛,脸颊瘦得皮包骨,但一瞅见延安的父老乡亲和老伙伴,泪水就哗哗地往外涌。

他们紧紧相拥,蹦跶个不停,脸上挂满了泪水,就好像外出许久的孩子终于回到了妈妈的身边。

南下支队这次从北边突围回来,可真是吃了不少苦头。

他们被敌人团团围住,毫无退路,但靠着那股不屈不挠的狠劲和敢拼敢闯的勇气,硬是从敌人的包围中闯出一条活路,安全回到了延安。

王震司令领着队伍快速赶往王家坪,目的是去见毛主席。

毛主席早就站在那儿候着了,一看到王震的身影,立马快步迎上去,用力握住了他的手。

王震这时的头发长得跟杂草似的,脸颊瘦得都能看清骨头轮廓了,胡子也是乱七八糟,衣服破破烂烂的。

毛主席看了他许久,没吭声,但心里清楚,王震和他的队伍这一路上遭了不少罪。

毛主席亲切地说:“王震同志,真是难为你了,真是难为你了!你们把任务完成得非常出色!”

王震一听这话,眼眶顿时湿润了,连忙立正行礼,回答说:“主席,我们终于回来了,没给党组织抹黑。”

第二天,也就是8月29日一早,党中央在杨家岭的大礼堂举办了一场热闹的迎接活动。

毛主席、朱德老总还有其他中央的大领导们全都到场了,他们亲自来迎接和看望南下支队的每一位战士和指挥员。

礼堂里人头攒动,挤得满满的,大伙儿都盼着看一看这支英雄队伍的英姿。

那天下午,毛主席和朱总司令通过中共中央,在王家坪的礼堂里,设宴款待了南下支队里级别在团以上的干部们。

【结语:】

南下支队刚开始时有5060名队员,其中包括900名南下工作的干部,但到最后,完整回到延安的队伍里只剩下了1893人。

那些逝去的战友,遗体散落在路边的山丘上,他们的精神将永远守护着那片家园。

不过,他们的牺牲没有白费,确保了重要任务的达成,给党的事业增添了一份辉煌成就。

10月5号,王震在延安的广播里跟大家聊了聊,他讲的题目是《咱老百姓的军队是永远打不垮的》。

他拿事实来证明,大声告诉全世界:有这样一支军队,他们满怀爱国情,充满英雄气概,是永远都打不倒的!这话铿锵有力,让人听了心里暖洋洋的。

南下支队的贡献,好比深深烙印在心上,铭记在了革命的记忆之中。

#百家说史# #6月发文冲刺#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