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 产品展示 >

7 月 22 日国际油价下跌,美油布油收盘均现跌幅

发布日期:2025-07-29 07:22点击次数:

纽约商品交易所的交易员盯着屏幕,那刺眼的绿色数字还在不断跳动。 8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最终锁定在每桶66.21美元,比前一天整整下跌了99美分。 不只是纽约市场一片沉寂,伦敦那边同样惨淡,9月交货的布伦特原油也跌了62美分,收在68.59美元。 单看一天跌幅或许没啥,当你发现WTI的1.47%和布伦特的0.90%背后藏着多少连锁反应,事情就有点意思了。

山东一家独立炼油厂的采购主管刚挂断电话,脸上没了笑容,这个夏天他们厂悄悄减少了12%的原油采购量,理由再简单不过加工一桶油的利润都快不够付电费了。 这不是他一家厂在退缩,Platts最新统计的山东地炼综合开工率曲线正肉眼可见地向下倾斜,一个个数字背后都是实打实的减产动作。 当这些每天吞吐成千上万桶原油的机器放慢节奏,那消失的需求缺口不是靠几句“经济复苏”就能填平的。

就在国际油价挣扎下滑的那个下午,美国能源信息署冷不丁扔出一份报告。 全美汽油库存比所有人预想的还多了一截。 要知道,现在可是夏季出行高峰季,往年这时候加油站都该排起长队。 汽油需求突然疲软,这可不是加油站老板们愿意看到的场景。 当汽油桶堆积在仓库里,炼油厂还有什么动力大把采购原油?

美联储那些鹰派官员的讲话几乎砸晕了市场

推迟降息? 美元指数像打了鸡血一样直冲105.3的年内高点。 当货币变得金贵,用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想挺住身价,简直比登山还难。 油价被这强势美元死死按在水下挣扎,这种压制不是一两天能缓过气的。

迪拜某个会议室里,伊朗谈判代表的脸色似乎缓和了不少。 外面媒体开始疯传,谈判桌上摆出了某些新方案。 中东地区局势哪怕有一丁点放松的苗头,都可能掐断几个月来支撑油价的地缘风险溢价。 石油交易员们的风险雷达一旦减弱,那些因恐慌提前买入的合约立刻成了烫手山芋,抛售动作在22日的市场上掀起一片腥风血雨。

看看欧佩克+那几个核心成员的最新出口数据吧,装满原油的油轮似乎比上个月更密了。 8月份放松减产配额的消息在圈内早已传得满天飞,提前释放的信号让买家安心靠向场边观望。 “市场不缺口油”的心理一旦占了上风,价格只能向现实低头。 供给阀门还没彻底拧开,预期就已经把油价拖垮了一半。

德克萨斯州的页岩油井钻机还在昼夜运转

1310万桶的日产量,这个数字已经刻在美国能源史的巅峰位置。 技术突破让开采成本一降再降,本土原油源源不断注入市场。 哪怕国际油价跌跌不休,页岩油大佬们依然没有大规模停产的打算。 当竞争对手的产能这么能扛,全球油市的天花板无形中又压低了几分。

高盛分析师把最新的原油市场报告放在老板案头,三季度价格预测区间被狠狠砍了一刀,直接从78-82美元削到70-75美元。 支撑这个判断的核心就一条:非欧佩克国家开足马力供应。 华尔街那些最精明的脑袋都在用真金白银表态,市场共识正迅速向悲观一端倾斜。

瑞银在伦敦的交易室里,警报灯闪个不停

他们的模型里,65美元被标记为一条关键红线。 交易主管反复叮嘱手下,一旦WTI持续跌破这个位置,那些手握大量页岩油期货的生产商将被迫启动对冲操作也就是大规模抛售合约来锁定损失。 这些被迫抛盘形成的连锁踩踏,能把油价砸到多深? 没人敢打包票。

沙特能源部长的讲话稿上,那句“灵活调整产量”被画了醒目的红线。 以往“挺价”的强硬表态突然换成了模棱两可的措辞。 当你看到最大的“护盘庄家”都可能犹豫要不要退场,市场的焦虑可想而知。

看盘口变化非常明显

WTI油价一跌穿每桶67美元的心理防线,纽约商品交易所的交易终端立刻涌出大量卖单。 67美元是200天均线位置,这个技术支撑位失守意味着更多程序化空头会自动进场。 技术派的止损单层层叠叠堆在64到65美元区间,构成下一道脆弱的底线。

布伦特原油在68.5美元附近也失守了技术支撑点,几个交易员的屏幕瞬间飘红。 斐波那契回撤指标指向66.8美元,那些擅长看图的短线炒家纷纷把空单的止盈目标钉在这个位置。 每一波技术性抛售都在强化跌势的自我循环,图表里的均线交叉变成压垮多头的千斤顶。

达美航空的财务总监打开股票软件,公司股价那个上翘的箭头在一片油绿中格外扎眼。 市场规则从来冷血,油价暴跌20%,直接给航司的燃油成本账本削掉一大笔。 同一天航空股逆势上涨成了标准剧本,投资人眼睛都盯紧油泵上的价格显示器。

中国期货市场的下午时段,上海能源交易中心内弥漫着不安的躁动

INE原油主力合约的价格毫无悬念低开,跟跌国际油市的幅度一点不含糊。 国内贸易商手里囤的现货还没消化完,眼看进口成本线又要下移。 下游客户采购观望的情绪浓得化不开,现货市场的成交热度直线降温。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13-2024